在澳大利亞珀斯,每天飛出去搜尋馬航MH370航班的飛機中,軍隊的身影總是更吸引人們的關注。無論是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帥氣的飛行員,還是低調的中國空軍伊爾-76,或是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用來找黑匣子的先進裝備,都讓人充滿期待。但是,在搜救力量中,一直有一支神秘的隊伍沒有出現在傳媒的鎂光燈下,那就是穿著橘黃色制服的州緊急救援服務隊(SES)民間志愿者。
每一天都有民用飛機搭載志愿者前往疑似海域進行搜救。在澳大利亞,州緊急救援隊屬于政府部門,但是具體執行任務卻是借助民間力量。當記者致電志愿者時,他們有的表示正在待命,不方便透露搜救任務,有的則表示正在上班。因為作為志愿者,他們很多人都有一份全職的工作,只是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培訓和進行救援,是志愿工作,沒有報酬。如果因救援受傷影響了工作,政府會報銷醫藥費并保證其領到一定限度的工資。
西澳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系助理教授張杰從中國來到澳大利亞多年,他對中新社記者表示,澳大利亞,或者說很多西方國家的社會,都是依靠三個支柱:政府、企業和民間團體。這些國家的民間團體有著完整成熟的體系,有的游說政客,有的專注社區教育,有的關注國際問題,比如貧窮國家或地區的救助,領養戰亂孤兒等。
張杰介紹,在澳大利亞每一個州都有緊急救援服務隊,在自然災害、道路事故、火災等情況時,這些志愿者就會提供援助。緊急救援服務隊通過官方來組織招募志愿者,由政府出錢、出設備和組織培訓!斑@是個有趣的現象,是民間與政府的合作”。
張杰指出,目前在中國,民間團體也在發展,但主要還是填補政府職能,比如對老人、殘疾人的救助等。但是應該看到,在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時,中國民間團體捐款和救助越來越多,正在逐步發展。(吳冠雄 張明)